导航:X技术最新专利金属材料;冶金;铸造;磨削;抛光设备的制造及处理,应用技术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玻璃加工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
2.光伏玻璃在工艺流程中需要对侧边进行打磨,打磨用的砂轮为消耗品,需要定期更换才可以做到良好的打磨效果。磨边轮设置时砂轮朝下,由于受到外壳和其他结构的影响,砂轮设置位置较为隐蔽,拆装时只能依靠作业人员的经验和手感做相关操作。目前市面上的砂轮均采用三个螺丝做固定,熟练的作业人员完成一台磨边机上约6个砂轮全部更换需要45min左右。光伏玻璃采用流水线式加工模式,一段工位停机意味着整个生产线的停机,砂轮连续使用约10天需更换一次,频繁停机以及较长的停机时间会极度影响其他加工环节的连续运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
3.为了克服上述现存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快速拆装更换砂轮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包括传输机和设置于传输机两侧的多个磨边轮;
6.所述压盖包括手持部和连接部,所述手持部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手持部中心的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
8.所述转轴设置于支架内,所述转轴的一端从支架内伸出,且伸出的一端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9.其中,所述压盖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手持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
12.其中,所述垫套的中心处设有通孔,所述转轴从支架内伸出的一端设置于垫套中心处的通孔内,所述垫套设置转轴的对侧设有圆柱形的凸起,所述砂轮中心处的通孔套设于凸起的外围。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的磨边轮,其砂轮可直接通过压盖与转轴连接,在作业人没办法直接目视操作的前提下,也能快速定位完成拆装更换,将固定点从原有的三个减少为一个,大幅度缩短了更换砂轮停机的时间,保证了整个生产线的连续运行,有效提升了光伏玻璃的生产效率。
14.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的压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的垫套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的垫套的剖视图;
18.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的局部剖视图;
19.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的局部剖视图;
24.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5.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包括传输机和设置于传输机两侧的多个磨边轮;
27.所述压盖1包括手持部11和连接部12,所述手持部11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手持部11中心的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部12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
29.所述转轴3设置于支架内,所述转轴3与支架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3的一端从支架内伸出,且伸出的一端设有盲孔31,所述盲孔3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支架的外部与磨边机的框架(或壳体)连接,使得其位置固定不变,设置于支架内的转轴3位置也固定不变,更换砂轮2时,作业人员旋转连接部12,连接部12从转轴3的盲孔31中脱出,进而砂轮2、压盖1与转轴3分离,取新的砂轮2,将砂轮2套设于转轴3从支架内伸出的部分的外围,然后将连接部12旋入手持部11的中心的通孔,将连接部12旋入盲孔31中,此时内螺纹和外螺纹匹配相互作用,进而将压盖1和砂轮2牢固的与转轴3连接,旋转手持部11紧固,完成更换;打开驱动转轴3转动的电机,磨边轮接着来进行对光伏玻璃的打磨。
31.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的磨边轮,改变了传统磨边轮的砂轮需要与转轴通过连接盘和三个螺丝做固定的方式,通过改进转轴的结构,使得砂轮可直接通过压盖与转轴连接,在作业人没办法直接目视操作的前提下,也能快速定位完成拆装更换,将定位点从原有的三个改进为一个,连接部结构突出,容易定位,无需再逐一寻找三个螺丝,使得更换一台磨边机上约6个砂轮所需的45min左右缩短至15min左右,大幅度缩短了更换砂轮停机的时间,保证了整个生产线的连续运行,提高了生产效率。
32.进一步的,所述压盖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手持部11和第二连接部,所述
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
33.从上述描述可知,根据各个部件的尺寸,加工适合长度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将第一连接部、手持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相较于将一个连接部贯穿手持部的中心使用,固定连接后的压盖形成一个整体,两个连接部结构尺寸均相同,均可作为固定使用,即使一侧的螺纹磨损,也可更换另一侧使用,且使用时也无需特意区分方向,方便快捷。
35.从上述描述可知,磨边轮在日常使用中设置于机箱内,可避开磨边轮受灰尘的干扰,也有助于保护线路,通过在支架的外侧设置矩形法兰可以将支架与机箱连接,进而固定整个磨边轮。
37.从上述描述可知,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砂轮转动,当光伏玻璃从传输机两侧的砂轮之间通过时,持续旋转的砂轮可完成对光伏玻璃侧边的打磨。
38.进一步的,所述垫套4的中心处设有通孔,所述转轴3从支架内伸出的一端设置于垫套4中心处的通孔内,所述垫套4设置转轴3的对侧设有圆柱形的凸起41,所述砂轮2中心处的通孔套设于凸起41的外围。
39.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垫套可以有明显效果地保护转轴,且连接后的整体更为稳定。
42.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包括传输机和设置于传输机两侧的多个磨边轮;所述磨边轮沿传输机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
44.所述压盖1包括圆盘状的手持部11和圆柱状的连接部12,所述手持部11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手持部11中心的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部12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
46.所述转轴3设置于支架内,且与支架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3的一端从支架内伸出,且伸出的一端设有盲孔31,所述盲孔3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50.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包括传输机和设置于传输机两侧的6个磨边轮,每侧设置3个;所述磨边轮沿传输机的传输方向依次并排设置;
52.所述压盖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手持部11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
54.所述转轴3设置于支架内,且与支架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3的一端从支架内伸出,且伸出的一端设有盲孔31,所述盲孔3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58.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包括传输机和设置于传输机两侧的多个磨边轮;所述磨边轮沿传输机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
60.所述压盖1包括手持部11和连接部12,所述手持部11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手持部11中心的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部12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
62.所述转轴3设置于支架内,且与支架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3的一端从支架内伸出,且伸出的一端设有盲孔31,所述盲孔3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63.所述垫套4的中心处设有通孔,所述转轴3从支架内伸出的一端设置于垫套4中心处的通孔内,所述垫套4设置转轴3的对侧设有圆柱形的凸起41,所述砂轮2中心处的通孔套设于凸起41的外围;
66.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安装磨边轮时,将垫套4的中心处的通孔套设在转轴3从支架内伸出的一端,由于通孔和转轴3伸出部分的直径相近,套设时可借助锤子等工具敲打垫套4,使二者连接紧密,然后将砂轮2中心处的通孔套设于垫套4的凸起41的外围,再将连接部12旋入手持部11的中心的通孔中并贯穿,将连接部12依次穿过砂轮2和垫套4的中心处的通孔后旋入盲孔31中,连接部12不能转动后旋转手持部11进行紧固,紧固后完成连接,最后将支架通过矩形法兰与磨边机的壳体(或框架)固定连接;
67.工作时,电机驱动转轴3转动,带动压盖1、砂轮2和垫套4一通转动,砂轮2外侧与光伏玻璃侧面接触,完成打磨;
68.要换掉砂轮2时,关闭驱动转轴3转动的电机,作业人员旋转连接部12,连接部12从转轴3的盲孔31中脱出,进而砂轮2和压盖1与转轴3分离,由于垫套4连接较紧,不会脱出;取新的砂轮2,将砂轮2中心处的通孔套设于垫套4的凸起41的外围,再将连接部12从手持部11的中心的通孔中穿过,将连接部12依次穿过砂轮2和垫套4的中心处的通孔后旋入盲孔31中,紧固后完成连接;全部砂轮2更换完成后打开驱动转轴3转动的电机,磨边轮接着来进行对光伏玻璃的打磨。
6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玻璃用磨边机的磨边轮,改变了传统磨边轮的砂轮需要与转轴通过连接盘和三个螺丝做固定的方式,无需设置连接盘,通过改进转轴的结构,使得砂轮可直接通过压盖与转轴连接,且压盖的连接部相较于原有连接用螺丝尺寸可设置更大,在作业人没办法直接目视操作的前提下,也能快速定位完成拆装更换,将固定点从原有的三个改进为一个,使得更换一台磨边机上约6个砂轮所需的45min左右缩短至15min左右,大幅度缩短了更换砂轮停机的时间,进而避免了整个生产线停机时间过长,避免了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7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数字信号处理 2.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3.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 4.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5.逆向工程技术研究
1.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2.超声波特种加工 3.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 4.超声/激光复合加工 5.复合能量材料表面改性 6.航空航天特种装备研发
1. 先进材料制备 2. 环境及能源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3. 功能涂层的设计及制备 4.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