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圆筒干燥机是在热空气的作用下对物料进行干燥,将物料由高端送入,低端下侧出料,此过程中通入热风进行干燥,最终达到干燥物料的目的。原料从圆筒一端(高端)上部加入,经过圆筒内部时,与通过筒内的热空气接触而燥,干燥后的产品从另一端(低端)底部收集。其主体部分是略带倾斜并能回转的筒体。在干燥过程中,物料借助于圆筒的缓缓转动,由于重力作用,物料向底端移动。筒体内部的抄板,将物料扬起、抛下,使物料与热气充分接触,提高干燥速率。
干燥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的造纸技术,就显示了干燥技术的应用。解放前,我国的干燥技术一直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解放后,我国的干燥技术发展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干燥技术迅猛发展。
干燥是通过一定方法将物料中的水分或其他溶剂去除或减少的操作,通常各种产品的含水量都有一定的要求,以便于贮存、运输、加工和使用。例如食盐、尿素和硫氨等,当其干燥到含水率为0.2%~0.5%左右时,物料不易结块,使用较为方便。干燥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干燥能耗约占整个工艺流程总能耗的10%,但干燥过程的热效率很低特别是对流干燥一般只有20%~60%,这主要是由于干燥过程中尾气直接排空,因而尾气带走余热浪费能源,并且一些有害的产品进入大气污染空气,特别是在干燥一些化工产品时。进入70年代以来能源问题在世界各国引起普遍的重视,干燥加工是一项耗能巨大的作业过程,特别是近几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以后),随着能源价格的逐步的提升,为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一种新的低耗能的干燥技术出现迫在眉睫。据英国对11种行业的统计,干燥作业的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11.6%;意大利科学家的调查则显示,水稻干燥加工的能源消耗占水稻生产加工总能耗的64%。自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石油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均对干燥加工的节能技术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我国也将“开发与节能并重,近期把节能放在首位”作为能源方针,因此,千燥过程的节能问题也日益被人们重视。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分散悬浮态技术(如气流干燥器等)开始工业应用,干燥技术的研究工作也普遍开展,高效的干燥器也在生产应用。随工业现代化的进展,化学工业的机械化、大型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作为化工单元操作设备之一的干燥器,也必将迅速的发展。目前,化工产品干燥的设备种类非常之多,特点各异,对干燥的效果要求也慢慢变得高。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便于储存和加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目的,通常对一些产品做干燥处理。干燥设备因此产生,现如今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干燥设备,回转圆筒干燥机是一种传统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干燥设备。
本文是根据干燥过程的基础原理,针对其它机型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在已有成功设计实例的基础上,参考以前设计者的经验和结论,进行的设计。在设计中,以回转圆筒干燥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它干燥机的不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由此探讨回转圆筒干燥机的设计。
目前国内市场大量应用的回转圆筒燥机。回转圆筒干燥器是一种处理大量物料干燥的干燥器。其主要特点:
生产能力大、运转可靠、操作弹性大、适应能力强、流体阻力小等优点,因此广泛用
需要干燥的湿物料由皮带运输机或斗式提升机送到料斗,然后经料斗的加料机构通过加料管进入进料端。加料管大斜度要大于物料的直然倾角,以便物料顺利进入干燥器内干燥器圆筒是一个与水平线落成倾斜的旋转圆筒。物料从教一端加入,载热体由低端进入,与物料成逆流接触,也有载热体和物料一起兵流进入进入筒体,本课题的设计采用的是后者。随着圆筒的旋转物料受重力作用运行到较低的一段。湿物料在移动过程中,间接得到了爱热体的给热,使湿物料得以干燥,然后在出料端经皮带机或螺旋输送机送出。在桶内壁上装有抄板,它的作用是把物料抄起来又洒下,使物料与气流接触表面增大,以提高干燥速率并促使物料前进。在热体一般为热空气、或烟道气等。在热体经干燥以后,一般须经旋风除尘器将气体内所带物料捕集下来。如需进一步减少尾气含尘量,还应经过袋式除尘器或湿法除尘器后再放入周围环境。
由于回转圆筒干燥机已被成功大范围的应用于生产实践,因此本文在设计时引用了其他一些设计老师的实验方法和结论。